「真實的我」等待著一個「認可」
- Melanie Tang
- 2022年3月16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2022年3月17日
人本取向的輔導理念其中一項是「真誠」(authenticity/ genuineness) ,我認為只有真實活出自己才能真誠對待他人。經過兩天的課程,更進深的踏進自己內心的秘密花園,面對「要面對真實的自己」的挑戰。我認為真實的自己並不可愛 - 感到自己很害羞:面對一班陌生的外籍同學,不敢大膽分享;我一直都認為自己思想太簡單、不夠別人有深度;而且我的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⋯⋯與其將這些真實的一面真誠地展露人前,倒不如以美麗得體的外彀包裝一下,或許更能獲得別人的認同。
「我不夠好」是成長中讓自己進步的推動力,同時防礙真實的自己展現人前。雖然心底裡仍然相信自己有做得好的部份,但總為著「不夠好」的面貌自我批判一翻。我問自己「到底怎樣才算好?」、「好的標準由誰去定斷?」,要找到答案並不容易。課堂中有一個運用聲音和動作的「斬木」練習(wood chopping exercise):導師邀請我們小組圍圈,思想有什麼想放低或砍斷的東西,以雙手作出「斬斷」動作及容許自己發出聲音,再留心觀察自己心境的變化。
我選擇放下「覺得自己不夠好」的想法。 將所有能量專注在「斬斷」的動作和從喉嚨釋放的聲音,重複數次這個練習,驚喜地發現:我感到釋懷了。隨後在 art journal 上記錄了 "I’m good enough! I feel released!” (我足夠好了!我感到釋放!)。原來「認可」自己:不完美但已經足夠,具體地拉近了自我接納的距離,這次練習亦讓我走近「真誠」多一步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