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沒對話」卻「有交流」的輔導程歷
- Melanie Tang
- 2022年3月1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2年3月17日
第二個單元的體驗式學習於2020年的1月展開,主題是人本表達藝術於輔導的應用 (Client-Centered Expressive Arts for Counselling),對我來說是具體和實用的課程。一般主動尋求輔導的朋友,會將問題帶到輔導室,透過與輔導員的面談,獲得情緒支援及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。那麼加入表達藝術元素的輔導歷程會有何差異呢?
此單元中同學們分成三人一組,輪流練習作為輔導員、受輔者及觀察者的角色。雖然是訓練場景,老師要求我們將真實的「問題」帶進實習空間。我當輔導員的一節時,我遇到一個「異常安靜」的案主,她不願開口說話,但願意接受邀請以表達藝術媒介進行探索。她裁剪了一張很大的白紙,舖在地上,以蠟筆進行創作。
整個過程中,我們不發一言;開始的階段確是有一兩次的衝動,想開口詢問對方其創作中的意思。基於人本表達藝術的核心信念是「相信個人」及「相信過程」(Trust the person & Trust the process) - 我們相信每個人具有創造能力,及相信藝術創作過程具治癒功能;我在整個約 30 分鐘的過程是默默地、專注地、全心全意地陪伴在案主身邊,盡力為她創造一個安全、信任及不被批判的環境,讓她自在地進行創作,並成為整個歷程的見證者。
完成探索後,當案主的同學回饋她感到情緒釋放了,雖然我們並沒有言語交流,但她感受到我的呼吸節奏,「我在」(presence) 真誠地見證她內在探索的旅程。對我來說:見證對方的創藝過程,取代分析對方問題;相信對方有能力為自己的問題負上責任,豈不是更平等的同行關係嗎?

Comments